又是一个丰收年。据统计,2014年中国的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连续两年达1.2万亿斤。尽管形势喜人,可近日出炉的中央“一号文件”,仍然一如既往地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鲜明提出“稳粮增收”,要求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实际上,“稳粮”与“增收”内在统一,构成了捍卫国家粮食安全的双重底线。这也是今年“一号文件”最大的一个亮点。 民以食为天。治理这么大个国家,老百姓的口粮问题,须臾不可轻视。不管经济增速如何波动,不管手段措施如何严苛,第一条底线就是“稳粮”。道理很简单,我们难以想象,把13亿同胞的口粮问题交到别人的手上,后果会怎样?正因此,进入新世纪以来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无不将“三农”问题列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无不将粮食安全列为“三农”工作的中心环节。 也要看到,单有“稳粮”一条,独木难支。很多地方增产不增收,已成老大难问题,农民种粮生产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城里人赚1块钱,农村人只赚3毛6。不少人宁可荒芜了田地,宁可成为都市边缘一族,也不愿从土里刨食吃。这既是城镇化难以避免的阵痛,也需要引起正视,需要用经济杠杆撬动种粮的动能,让年轻一代农民扎根农村,把“根”留住。 拿最近引发热议的“土豆”为例。按农学家、营养学家的考证,土豆确实是营养成分丰富、容易储存,种植条件也不矫情,即将要成为继大米、白面、玉米之后的“第四主粮”。大面积推广土豆种植,产量高、效益好,可为粮食安全筑一道防患闸门。 从增收层面来说,再像以往粗放式种土豆,不仅难以满足粮食安全的需要,毕竟大家不能简单蒸、煮食用,还要通过产业化的运营,提高土豆产品的深加工能力。比如制粉、各种副食品、零食,以及土豆相关的储存、运输,这些产业链的构建,本身就是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型。是让工业资本简单介入,城里人再拿走盈利的大头,还是产业向土地延伸,让农民得到实惠、尝到甜头,是关键所在。 农村的地怎么办?农村的人怎么办?说穿了,“稳粮增收”解决的就是这两件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既把资本与市场引下乡,又不让它们攫取过多的农民利益,既让农民留下来,又能让资金、技术、政策跟着引进来,“三农”问题才能找到终极出路。读懂这份不易,也就读懂了“一号文件”的深意所在,读懂了复杂基层中国的艰辛所在。 |
相关阅读:
- [ 02-02]解决抛荒难题要靠“两双手”
- [ 10-20]坚决堵住 餐桌外的“跑冒滴漏”
- [ 10-16]别让“粒粒皆辛苦”停留在书本里
- [ 10-11]农储粮浪费与乡镇粮库“放荒”
- [ 10-10]粮食问题任重道远,需要大家倍加珍惜
- [ 07-21]红会,你能再专业点吗
- [ 07-03]查清麻雀死因才是负责
- [ 06-10]创新是时代的文明专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