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素有“乳业大炮”之称的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称,中国乳业行业标准被“个别大企业绑架,是全球最差标准”。此话犹如一块石头打翻了牛奶,引爆了“中国乳业新国标”的口水大战。新国标倒退了25年,堪称全球最差,乳业之耻,制定时备受乳企干扰。(《中国经济周刊》7月5日)
1986年《生鲜乳收购标准》(即老国标)规定,生乳蛋白质最低值每100克为2.95克,细菌总数为每毫升不超过50万个。而2010年6月施行的新版《生鲜乳收购标准》(即新国标)则把每100克生乳蛋白质含量下限从2.95克降到2.80克,菌落总数上限已改为每毫升200万个。而国外生乳蛋白质最低值则明显高于我国,新西兰为3.8克,欧美国家也多在3.2克以上。因此,才有了王丁棉的炮轰:“过去中国的牛奶质量标准在世界范围就不算高,如今细菌总数跟2010年前相比,每毫升提高了150万个,而蛋白质含量则每百克降低了0.15克,堪称全球最差标准,是世界乳业之耻!”
时代在变化发展,很多行业的标准都在不断提高。乳企行业标准不升反降,着实让人费解。标准提高,对行业要求更高,利于行业发展。促使行业不断推陈出新,生产更优质的产品服务社会。这是一个颠覆不破的真理。
乳企行业标准比25年的标准低,这难道是以前的标准制订有误?还是现在的环境污染导致奶牛的产奶质量下降?都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不然,有乳企参与制定的行业标准难以让公众信服,同时,标准制订部门也将在公众心目中失去权威性。
标准的制订,需要调查研究,建立在客观、科学的基础上。不仅要利于行业的发展,而且要着眼行业未来的发展。不但要肩负着行业发展的历史使命,更要承担着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承担制订标准的部门,应该独善其身,不受行业或监管部门的影响,制订的标准经得起历史的、国际社会、广大公众的检验。
乳企行业标准的制定受到乳企的干扰,企业参与的标准,能公正、公平吗?那顶多只能算一个企业标准。如今的行业标准缺乏公平、公正性,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国情决定论”带有普遍性,但标准不应该屈就于现实的普遍性。用标准来套“国情决定论”将影响一个行业的发展,标准过低,企业的发展停滞不前。标准过低,而且低于世界各国水平。这样的“标准”,我们不禁要问,还能称为标准吗?
“一杯牛奶强大一个民族。”这话有点夸大,但切不可小视。乳企行业标准降低,营养成分也随之降低,将影响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而且是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都将受到影响。为此,在制订乳业标准的时候,不知那些执行者和领导们是否意识到“一杯牛奶”的重要性。
在“国情决定论”面前,标准制订过高,犹如空中楼阁,遥不可及,瞎子的眼镜——形同虚设。标准过低,顺应“国情决定论”,满足行业的需求,统统都达标,不利于行业的发展,有损一个民族的身体健康。
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行业标准必须推倒重来。在监管部门的领导下,标准制订部门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客观、公正、科学地重新制订。参考国际社会的标准,考虑历史与发展,展望未来,必须考虑一个民族的身体素质发展需求等角度出发。
结合“国情决定论”,乳企行业标准可以分级设定标准,犹如阶梯,逐级攀登,来承担“标准”所应该承担与激励的作用和意义。“国情决定论”可以作为一个起始门槛。
- 2011-07-06乳业标准是向企业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