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力开展“三进三同”,要求机关干部每年一周、新任领导干部和新公务员在试用期内,用一个月时间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两年来,25万人次机关干部走下田间地头,帮农民解决出行、饮水、就业等难题。按照刚性规定,每人每天按不低于25元的标准向农家交伙食费。(2月28日《重庆晨报》)
党员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下基层听民声、解民忧、化民怨是其本分。就此而言,老百姓是欢迎干部下乡的。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群众对干部下乡的看法,可用两个“基本”概括:基本不欢迎,基本不顶用。其原因就在于有些干部形式主义严重,下到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在仪式上露个脸,或在媒体上曝曝光就算完成任务。不但对群众急需解决的事情敷衍塞责、漠不关心,更有甚者还吃拿卡要,由此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
重庆此次所推行的干部“上山下乡”活动,从干部人数到覆盖面以及震撼力,堪称声势浩大、波澜壮阔之举。然而,鉴于上述情况,重庆的干部下乡是应景作秀、走过场,还是真正了解基层,为民办实事呢?仅从现有的独家报道内容来看,未免不让人产生几重追问。
首先,对干部下乡的监督机制是否管用?据报道,目前重庆对干部下乡是否到位的督察,拥有两张“王牌”:一是走访实行分片包干,一家一户建民情档案,并对群众意见要限时办结反馈或作出解释说明,由群众评价签字。二是群众可以电话回访。群众手里有签字评价和电话回访等权利,看似给干部戴上了“金箍”,其实不然。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是,群众的签字权有没有被代替?或即便是自己所签,但有没有迫于人情或压力而违心签字?有没有第三方见证?否则,不管是签字评价还是电话回访,这种监督渠道显得过于单一,因而存有很大的作弊空间。
其次,如此大规模的机关干部下乡有没有增加老百姓的负担?不低于25元的伙食费是从干部工资里扣取还是单位额外补贴?其实,相对于很多低收入家庭,下乡干部每人每天不低于25元的伙食费已算高的了。那么,对低收入者来说,为管干部饭,不管在经济还是心理上,难免不产生压力。在我看来,要么干脆提倡干部自费在外吃快餐,要么是事先不打招呼,饭时碰啥吃啥,事后老百姓根据记录去干部单位领取一定的补贴即可。否则,如此吃法,一方面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而另一方面也为一些干部吃农家菜提供了机会。
再次,关于下乡的时间,要求规定机关干部是每年一周,而新提任领导干部和新招录公务员为一个月。这在时间上是否过少而且过于集中呢?时间过少而且集中,显然不利于全面深入了解民情,因而难免有“运动式”下乡的嫌疑。干部下乡应该是一种常态,而不是集中于某一小段时间搞突击。
最后一个问题,即报道所反映干部下乡的“战果”是否全面而真实?对重庆这一举措的报道,目前仅仅是当地的一些媒体。基于我国媒体的属性,下级报道上级,很多时候是为了完成一项宣传任务,其公信力是值得怀疑的。要想全面认识重庆此次波澜壮阔的干部下乡运动,需要各个层面的信息,而不能搞信息垄断。□苗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