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学习领会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感受最深的内容之一是,对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的精准概括和科学分析。客观事实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非常弱小,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弱小的政党却后来居上,超越了当时中国所有的其他一切政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成为改变中国历史命运、开启中国光明未来、引领中国走向富强的中流砥柱。
掩卷沉思,我们党究竟靠什么赢得了历史、赢得了人民、赢得了辉煌?我们党为什么能够从各种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虽历经磨难却愈挫愈勇屡创奇迹?答案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始终不渝地紧密结合中国的国情,不断探索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这一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不断得以实践、丰富、完善和发展,也使中国共产党这一新生政治力量在不断汲取中华大地丰富养分中,逐步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近日读到一本新书《早年毛泽东——传记、史料与回忆》,使笔者对这一判断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思考。该书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青年毛泽东在就读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期间,曾与同学和好友萧瑜扮作“乞丐”利用暑假步行千里,游历湖南多个地方。其间,毛泽东以“乞丐”身份深入乡里,广泛接触各阶层人士,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现实。我们常常对毛泽东分析判断中国社会问题、预见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惊人准确性敬佩不已,看了这个故事,我们就会明白,深入的社会调查,实事求是地了解中国国情,与看似抽象的“毛泽东思想”始终是一脉相承而高度统一的。
在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继而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重大历史步骤中,最清晰可辨的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在不同发展阶段社会现实的准确把握和清醒认识。从反帝反封建斗争,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样的把握和认识,都集中地体现在毛泽东的许多经典著作中,像《新民主主义论》、《论持久战》以及《实践论》、《矛盾论》等等。这些带有毛泽东个人思想特征的世界观、方法论,事实上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是由于对各个历史阶段社会现实的准确把握和认识,才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生命力、创造力的源泉。当今天面临如何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时,胡锦涛同志鲜明地提出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命题。毫无疑问,这既是基于对世情、国情、党情清醒认识作出的科学判断和重大举措,也是党的创新理论与时俱进的重大成果。
什么是科学化水平?简单地说,就是执政党确保自己先进性地位的理论基石,必须是科学的和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来自实践,实践检验真理,“任何固守本本、漠视实践、超越或落后于实际生活的做法都不会得到成功。”在论述为什么要强调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个问题时,胡锦涛同志告诫全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今天必须时刻清醒认识的新实际。“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我们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实际。”在阐明了思想政治建设、人才使用标准、党同群众的关系、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纯洁性,以及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几方面问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之后,胡锦涛同志要求全党同志要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这是因为,今天的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包括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每一种考验都是全新的,都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稳固和改革开放大业发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是要保持党的肌体健康,永葆党的先进性,否则,我们就会面临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而我们这个党之所以要自我调整、自我更新,是因为她的使命重大、任务艰巨。
“我们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的这句话让我想起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说过的一句话:“他们(指共产党人──笔者注)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正因为树立了这样一个崇高的目标,中国共产党才有可能从近代以来各种谋求民族独立与民族振兴的政党、力量中脱颖而出,成为无可取代的领导者。在毛泽东等党的先辈们带领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起始于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则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90年的发展历程,一步步奠定了不可动摇的政治基础。
历史地看,中国人民的解放之路,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就是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现实的结合之路。没有马克思主义,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实践,马克思主义也不会被发扬光大。而只有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中国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造就了我们今天这个有8000万党员的大党,才实现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经济面貌、社会面貌的迅速改变。就今日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中国对人类和平发展的贡献而言,立足具体的社会现实而高扬理想主义旗帜的中国共产党,无疑是一个先进而强有力的执政集团,它的无私、团结、纯洁和高度统一,是中华民族在振兴之路上锐不可当的坚强保障。
对中国共产党90年实践的认识,还不能仅限于对革命或建设成败与否的判断,更要看这个政党对终极真理的坚持,对重要的人类价值的坚守。这样的坚持和坚守,无论在《共产党宣言》中,还是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著述中,直到今天在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中,可以说始终是一以贯之的。具体来说,就是对社会主义信念的坚持,对绝大多数人、对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
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东欧一些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解体,西方世界特别是一些资产阶级政客都在弹冠相庆,似乎他们的“法术”已经彻底获胜。然而时间过去仅仅20年,以西方国家为轴心的自由主义经济秩序却开始陷入困境,金融资本的贪婪扩张所导致的金融危机,使整个世界都对西方经济模式产生了怀疑。恰如马克思早就比喻过的:那些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在资本市场上翻云覆雨的大鳄们,突然间“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而与此同时,一个非西方模式崛起的历史时期已经开始,其中尤以中国的崛起最引人注目。
毛泽东早在写于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就明确指出:“中国的经济,一定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决不能是‘少数人所得而私’,决不能让少数资本家、少数地主‘操纵国民生计’,绝不能建立欧美式的资本主义社会。”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那篇著名讲话《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亦明确提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并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既是我国人民共同政治经济社会理想,也是一个共同的道德标准。以今天的眼光来球探体育比分:,这不仅是一个制度追求的问题,更是实实在在的价值诉求,是对中国人民福祉的深切考虑。
追根溯源,这些思想原则,这样的理想信念,又是基于对中国国情、中国发展实际的充分了解而产生的:中国的人口和资源状况,中国的生产力水平,中国的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中国不能放任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不能任由社会财富在少数人手中聚集,也不能陷入奢侈无节制的消费主义泥淖。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唯有深刻了解中国的特殊国情,清楚地认识中国的发展实际,才会对历经磨难的中国人民产生深厚感情,并真正引领中国走向富强。所谓一棵根植于中国土地上的大树,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探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实践道路上逐步成长、壮大乃至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象征。
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共产党的一代又一代领导人身上,在中国共产党的许多优秀分子那里,我们都能深切感受到一个共同的精神特质,那就是始终围绕一个中心——人民,始终坚持着一个行动——为人民服务。一切本着中国前途未来,一切为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这个大的前提下,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努力办好中国的事情,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得以发展壮大、走向成熟的动力,也是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真诚爱戴的根本。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这棵大树是智慧之树,其智慧来自于人民;是力量之树,其力量来自于脚下坚实的土壤。有了人民的拥戴,有了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我们的党就能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