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全运会闭幕式在广东深圳举行。本届全运会创超8项世界纪录,12个小项夺冠成绩超越了巴黎奥运会冠军成绩。全运会展现出哪些新特点和新变化?全运会结束后,又会给三地融合发展带来哪些持续影响?《新闻1+1》为您带来解读分析。
体育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
有何新变化?
广州体育学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王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才培养的阵地发生了变化。我们打破传统以体校人才培养为主的方式,构建了体校、学校、社会力量多元培养的人才阵地。
第二,组队方式也发生了很多变化。通过省市共建、省和社会力量共建甚至省和学校共建的方式,在整个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上也有很大的改变和创新。
未来在体育人才的选拔、保障、培育上
需要什么样的改革和创新?
广州体育学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王钊:经过多年发展,我们国家在体育人才培养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但随着时代变化和国际训练理念的创新,在科技训练手段方面我们是需要增强的。
从本届全运会我们也可以球探体育比分:到,很多运动队在备战、训练过程当中都不约而同运用一些科技手段来提高训练成绩。相信未来在科技助训方面,会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和发展前景。
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视角来看
全运会的创新带来了哪些新启示?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唐嘉仪:我会从两方面来关注↓
一方面是硬件设施层面。比如大家都非常关注的香港体育园,我相信即使全运会结束之后,它也将成为粤港澳三地甚至是全国不同的观众非常想去打卡的场景和设施。
另一方面,一个是一些经验做法、创新做法如果能够保存下来用在其他地方,对于粤港澳三地未来的融合会非常宝贵;从精神层面来讲,我相信全运服务的精神将会是未来粤港澳三地真正民心相通的助力剂。
如何将此次融合的经验
落实在其他地方?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唐嘉仪:未来如果我们要进一步去推动这种融合,有了沟通机制,很多事情都能办好。比如我自己是从事教育行业,我可能就特别希望看到未来三地青少年在教育的联通上创造更多可能性,比如研学、文旅,我觉得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